从单模态到多模态,自主AI离我们还有多远?

一、从AI的诞生和发展说起


人工智能的发展,从思想诞生上,可以追逐到十七世纪的帕斯卡和莱布尼茨,1666年,德国博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发表了一篇题为《论组合的艺术》的神秘论文。当时的莱布尼茨只有20岁,他概述了一种通过基于规则的符号组合实现“自动生产知识”的理论。

1950年,艾伦·麦席森·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计算机在回答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时让超过30%的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的,那么就可以认为计算机具备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是由“人工智能之父“之一的约翰·麦卡锡及一批数学家、信息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生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大学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出。此后人工智能的发展算是进入了持续的发展阶段,哪怕这其中发生了很多波折,但是依然没有阻止人们研究它的热情。

人工智能不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作为一个行业,或者作为一种科技生产力,大众第一次对其熟知大多来源于2016年DeepMind公司开发的AlphaGO大战李世石事件。围棋作为人类最高智慧的体现,被AlphaGO击败所带来的影响是广泛且长远的。



2022年12月底,当OpenAI公司公布的新研发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时候,大多数人并未发觉一个时代已经来临,当几个月后,很多专业和非专业的人士张嘴都能喊出ChatGPT,这是影响人工智能传播的另一大事件。

在此之前,人们能够用到的AI产品也都局限于某一类的应用,比如AlphaGO智能下棋,它并不能画画或者作诗,而ChatGPT也只是一个单模态的文本生成模型。它只处理文本数据并生成文本回复,没有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源(如图像、声音等)。虽然它可以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文本的多种方面,但它本身不处理多模态数据。多模态模型通常需要同时处理和结合不同类型的数据,以更全面地理解和生成信息。



以前我们常说AlphaGO下围棋很厉害,但是它只会下围棋,如果让它学会画画,或者学会聊天,那么它就会忘记如何下围棋,总之它只会某一样技能,而不能同时掌握两种及以上的技能,这在业内被称为灾难性遗忘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模型的设计只有下围棋这一个目标,另一方面AlphaGO和现在的大模型比起来,它的模型结构单一,参数量要少很多。



二、AI从单模态到多模态的进化


以现在大模型的能力改造AlphaGO,那么能否让其实现既能够下围棋,又能够画画的这种复合能力呢?理论上,这是可以的。AlphaGo是一个专门为围棋设计的模型,而现在的大模型,如GPT-4或DALL-E3,已经展示了在处理多种任务时的强大能力。这些模型可以生成文本,理解自然语言,甚至创建图像。

如果我们想要创建一个既能下棋又能画画的模型,我们只需要将这些不同的能力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类似于AlphaGo的结构来处理棋盘状态和决定移动,然后使用类似于DALL-E的结构来生成图像。



当然,这样的模型将会非常复杂,并且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训练。此外,虽然这样的模型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在实践中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如何有效地融合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棋盘状态和图像),以及如何处理不同任务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

要让一个模型同时具备下围棋和绘画的能力,需要为这两个任务提供大量的训练数据。这些数据需要包括围棋对局数据和绘画任务的相关数据。获得足够多且多样化的数据对于模型的成功至关重要。



此外还需要设计一个能够同时处理不同任务的模型。这同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需要综合考虑围棋游戏的规则和策略以及绘画任务的特点。需要一个多模态的模型,能够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

为了避免模型发生灾难性遗忘,需要同时学习多个任务,以确保模型在学习新任务的时候不会忘记之前学到的旧任务。在多任务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增量学习、知识迁移和其他技术来解决。多任务学习是一种方法,可以让模型在多个任务之间共享知识,以提高整体性能。但在实践中,不同任务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能会引入复杂性,需要仔细的任务设计和调整。



所以,虽然理论上是可能的,但要让一个模型既能下围棋又能画画,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数据方面的挑战。这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需要深入的探索和开发。在未来,随着深度学习领域的发展,可能会有更多的工作来实现这种复合能力。

我们发现想让AlphaGO既会下围棋,又会画画,这其实就是一个从单模态应用到多模态应用的过程,单模态和多模态是两种不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式,它们在处理和结合多种信息来源时有不同的方法和目的。



一般来说,单模态指的是一种数据模式或信息来源。在单模态情况下,分析只基于来自一个单一模式或信息源的数据。比如图像分类是一个单模态任务,其中只使用图像数据来确定图像中的物体或场景。例如,将一张猫的图像分类为“猫”的任务是单模态任务,因为只使用了视觉信息。

多模态指的是使用多个不同模式或信息来源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处理。这可以包括文本、图像、声音等不同类型的数据。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是一个多模态应用的例子。它同时利用图像、激光雷达、声纳和GPS数据来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这些不同的传感器提供多模态信息,以帮助汽车更准确地导航和决策。



在多模态情况下,数据来自多个来源,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例如,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情感分析可以是多模态的,它结合了文本和声音数据,以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情感状态。多模态方法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它们能够更全面地捕捉和理解丰富的信息。

按照单模态和多模态的区别,我们可以很容易区分,ChatGPT可以被视为一个单模态模型,因为它主要处理的是文本数据。它使用大量的文本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如何生成连贯和有意义的文本。尽管ChatGPT在处理文本时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它并不直接处理其他类型的数据,如图像或音频。因此,我们可以说ChatGPT是一个单模态模型。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管ChatGPT主要处理文本数据,但它仍然能够理解和生成关于其他类型数据(如图像或音频)的描述。例如,如果给ChatGPT一个关于图像的描述,它可以生成一个相关的故事或解释。但是,它并不能直接处理或生成图像数据,所以我们说它仍然是一个单模态模型。

DALL-E可以通过关于图像的描述,能直接处理或生成图像数据,同时它也支持输入图像的内容,因此DALL-E是一个多模态模型。它接收文本和图像作为数据流。这意味着DALL-E能够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因此被称为多模态模型。DALL-E可以和ChatGPT联合使用,当一个想法被提示时,ChatGPT会自动为DALLE3生成量身定制的详细提示,将你的想法变为现实。如果你喜欢某个特定的图片,但它不完全正确,你可以让ChatGPT用寥寥数语进行调整。



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GPT-4是一个多模态模型。它可以接受文本输入并生成文本输出,还支持图像输入和输出。这意味着GPT-4能够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因此被称为多模态模型。这意味着GPT-4在某种程度上结合了ChatGPT和DALL-E的功能。当然,从模型结构上来说,GPT-4并不是简单地将ChatGPT和DALL-E结合在一起。

ChatGPT主要处理的是文本数据,而DALL-E则是一个能够根据自然语言提示生成图像的模型。尽管这两个模型在各自的领域都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它们的模型结构和训练方式是不同的。



GPT-4在设计和训练时考虑了这些差异,并进行了一些改进和优化,以便更好地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因此,虽然GPT-4具有处理多种类型数据的能力,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将ChatGPT和DALL-E结合在一起。相反,它是一个全新设计的模型,旨在提供更广泛的通用知识和更先进的推理能力。



三、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方向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应用的需求,多模态AI也呈现出了全方位的发展趋势。多模态AI正大步走向场景化、实用化。例如,医疗领域可以通过结合图像和病历文本,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在智能交通领域,结合图像和传感器数据,实现更智能的驾驶和交通管理。在教育领域,将图像和文本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具互动性的教育体验。

技术创新是推动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伴随着近年来生成式预训练、基于Transformer的双向编码器表达等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快速涌现,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有监督学习向无监督学习条件下‘大数据+大模型’的大规模预训练范式转变。



多模态人工智能通过自监督的学习方式对海量无标注数据进行学习,同时面向特定任务场景进行小数据的标注学习和微调。相对于单模态人工智能,其对数据标注的依赖性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未来“多模态大模型+小模型”的模式或将成为多模态人工智能的主流。这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需求碎片化、多样化等问题。“多模态大模型+小模型”的模式是指在多模态人工智能中,使用一个大的预训练模型来理解和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然后结合一个或多个小的模型来进行特定任务的微调。这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需求碎片化、多样化等问题。



例如,大模型可能是一个能够处理文本、图像和声音等多种类型数据的预训练模型,而小模型则可能是针对特定任务(如文本分类、图像识别或语音识别)训练的模型。在进行任务时,大模型首先对输入数据进行理解和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传递给小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微调和优化。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大模型强大的表示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小模型进行微调,可以更好地适应特定任务的需求,提高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此外,由于小模型通常比大模型更简单、更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更加灵活和高效。这种“多模态大模型+小模型”的模式或将成为多模态人工智能的主流。小模型一般可以使用大模型的瘦身方法创建,比如量化、剪枝、模型蒸馏等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任务重新搭建新的小模型。



目前,比较主流的多模态大模型,包括OpenAI开发的可识别图像的多模态大模型GPT-4、文生图模型DALL∙E 3、以及语音转文字模型 Whisper等这些多模态大模型的API接口陆续开放供程序开放人员调用。Meta公司推出的多模态大模型ImageBind融合了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热量、空间深度、三维惯性(位置和运动)数据。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的不断发展,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够随心所欲的输入任何形式的数据到一个模型中,模型也能输出符合我们想法的数据格式。



四、自主AI的发展阶段


一般来说,自主AI是指AI系统能够自我学习和自我决策,而不需要人类的干预。这种类型的AI系统可以自我调整和优化其性能,以适应新的情况和挑战。例如,自主AI可以在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够指导实践并满足自己需求的实践理念模型。这种AI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其能力来理解、学习和适应其环境。

虽然目前的AI技术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水平,大多数现有的AI系统仍然需要人类的一些程度的监督和干预。但是随着未来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关于AI在多模态环境下的复杂应用问题,将会变得容易解决。人类通向AGI大门的道路也将越来越光明,随着越来越近的强人工智能时代,自主AI的实现离我们也不会太远。



多模态大模型能够处理和理解多种类型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像、声音等。这使得AI系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现实世界问题,从而更接近自主AI的目标。多模态大模型通过在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上进行预训练,可以学习到更丰富和更通用的知识。这使得AI系统在面对新的任务和环境时,能够更好地进行泛化和适应。

此外多模态大模型可以通过自监督学习,有效地利用无标注或少量标注的数据进行学习。这使得AI系统能够在数据稀缺或标注成本高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多模态大模型通过结合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进行更复杂和更准确的推理。这使得AI系统在做出决策时,能够考虑到更多的信息和因素。



总体上来说,多模态大模型通过提供更丰富的数据理解、更强的泛化能力、更高效的学习和更强的决策能力,为实现自主AI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想要实现自主AI,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只是基础,它能够帮助自主AI建立知识库和交互方式。想要实现自主AI,必须要让AI掌握基于事实的逻辑推理能力、规划能力和构建预测决策能力,这些都是自主AI的初步能力,因为有了这些能力,客观上来讲,才能摆脱对人类干预的依赖。目前的大模型的发展大多都依赖于RLHF,即人类反馈强化学习的干预。



初阶的自主AI系统并不拥有自主意识。这些系统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它们执行特定任务,但没有真正的自主意识、自我意识或主观体验。自主AI系统的行为和决策是基于预先定义的规则和训练数据,而不是基于主观的思考、情感或自我认知。

自主AI系统可以通过模式识别、数据分析和优化算法来执行任务,但它们的操作是基于输入数据和程序设计的。它们没有能力理解其自身的存在、思考其存在的含义,或表现出类似于人类主观意识的特征。可见初阶自主AI系统仍然是工具和技术,用于执行特定任务,而不是具有自主意识的实体。



高阶的自主AI的核心是拥有自主意识,它完全能够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执行任何任务,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我们称之为“真自主AI”,当然到那个时候,人类和AI 是什么关系,也就无法界定了。实现这种自主意识的AI不仅是一个涉及到技术、资源等多方面的开放且复杂的问题,而且还涉及众多哲学、伦理、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无论是止于理解和规划决策的初阶自主AI,还是拥有自主意识的高阶自主AI,自主编写代码程序都是实现自主AI的重要环节,自主编程也就是AI生成代码的能力,是指利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自动地生成可运行的代码。

为什么需要AI自己生成代码呢?因为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主的多模态大模型的核心仍然是以代码编程来实现的,无论是算法模型架构的实现,还是实际的部署应用,都离不开代码程序,而自主的第一步就是摆脱人类的依赖,进行自主编码。



说起AI生成代码的发展,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索如何自动化生成代码。但直到最近几年,随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生成代码技术才开始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AI生成代码技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早期的AI生成代码研究主要集中在专家系统、基于规则的系统和基于搜索的系统上。这些系统都是基于人工设计的规则、知识库或算法来生成代码的。这些方法在一些特定领域内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专家系统在医疗和金融领域的应用。

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兴起,人们开始尝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生成代码。其中,最早的一些工作是基于统计机器学习方法的,例如隐马尔可夫模型和条件随机场等。这些方法在一些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语言模型和翻译模型。



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需要手工设计特征、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难以处理复杂的结构和关系等。因此,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深度学习应用于生成代码。

近年来,一些基于深度学习的代码生成模型开始出现,并在一些领域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Facebook提出了一种名为“TransCoder”的模型,它可以将一种编程语言的代码转换成另一种编程语言的代码。另外,OpenAI提出了一种名为“Codex”的模型,它可以根据自然语言描述生成代码。



除了这些模型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模型和方法也被用于生成代码,例如变分自编码器(VAE)、生成对抗网络(GAN)和强化学习等。

AI生成代码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基于规则和知识的系统到基于统计机器学习的方法,再到目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方法的发展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相信AI生成代码技术将会在未来取得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AI生成代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自动生成程序。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们不断尝试利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手段来实现代码生成。



1990年代,人们开始尝试使用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等技术来生成代码,但是由于算法的不成熟和计算机的性能限制,这些尝试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的兴起,AI生成代码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AI生成代码的技术不断发展,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



五、AI自主编程的发展


AI自主编程的发展历程经过了模板生成、规则生成、深度学习生成等阶段,未来还会更智能和复杂的自主编程生成阶段,下面是对AI自主编程的各个阶段发展历程的介绍:

1. 初期阶段:基于模板的生成

最初的AI生成代码技术,主要是基于模板的生成方式。程序员将代码模板输入到算法中,算法通过填充相应的参数值来生成代码。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基础编程任务,如编写 CRUD 操作的代码、生成表单验证等。然而,这种方法生成的代码过于简单,很难满足复杂的需求。



2. 中期阶段:基于规则的生成

在模板生成的基础上,AI生成代码技术开始融入更多的规则来生成更复杂的代码。例如,在生成 CRUD 代码时,算法可以基于业务规则来生成代码,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的需求。此外,一些基于规则的方法也可以从代码库中学习如何编写更好的代码。

3. 现阶段: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成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使用神经网络来生成代码。这种方法能够生成更加复杂的代码,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代码来提高生成代码的质量。例如,OpenAI的GPT系列模型可以通过输入简短的自然语言描述来生成复杂的代码。



4. 未来:自我学习和优化

未来,随着AI生成代码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开始自我学习和优化。这意味着算法可以根据程序员的历史代码和行为来生成更好的代码。此外,AI生成代码技术还将更好地与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等技术结合起来,以更好地理解程序员的需求。

AI自主编写程序,其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语言处理(NLP):自然语言处理是AI生成代码的基础技术之一。它可以将人类语言转换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指令。在AI生成代码中,NLP技术可以将自然语言描述转换为程序代码。例如,可以使用NLP技术将“创建一个名为x的整数变量,并将其初始化为10”转换为对应的程序代码。



2.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知识图谱是一种将人类知识组织起来的技术。在AI生成代码中,知识图谱可以被用来组织和存储程序员的知识和经验,以帮助机器生成更好的代码。例如,知识图谱可以包含关于编程语言语法和库函数的信息,以及关于最佳实践和设计模式的知识。



3.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是AI生成代码的核心技术。它可以让机器自动地从已有的代码中学习并推断规律,进而生成新的代码。机器学习方法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其中,监督学习可以用于生成基于样例的代码,无监督学习可以用于生成结构较为简单的代码,强化学习可以用于生成复杂的、需要优化的代码。



4.生成对抗网络(GAN):生成对抗网络是一种用于生成新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在AI生成代码中,GAN可以让机器学习生成更加复杂和高级的代码。GAN通常由两个神经网络组成:生成器和判别器。生成器的任务是生成新的代码,而判别器的任务是区分生成的代码是否真实。



5.强化学习:强化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它可以让AI系统在特定环境下自动学习。在生成代码时,强化学习可以被用于优化代码的质量和性能。例如,一个AI系统可以被训练来编写最小化资源占用和运行时间的代码。



目前,AI生成代码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包括自动化测试、自动化优化、自动化编程和自动化文档生成等。例如,可以使用AI生成代码来自动化编写测试用例,减少人力成本和测试时间。可以使用AI生成代码来自动化编写优化代码,提高代码质量和性能。可以使用AI生成代码来自动化编写简单的程序,让开发人员更专注于复杂的任务。可以使用AI生成代码来自动化编写文档,减少文档编写的工作量和时间。

目前主要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动化编程: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人类的自然语言描述转化为计算机代码。例如,Google的AutoML项目使用神经网络来生成图像分类器,Facebook的TransCoder项目使用大规模预训练的语言模型来实现多语言之间的自动翻译和代码生成。



2. 缺陷修复:利用AI生成代码来自动修复程序中的缺陷和漏洞。例如,Microsoft的Project Springfield和CodeSonar等工具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分析和修复程序中的缺陷和漏洞。

3. 代码推荐:AI可以分析程序员的代码和开发历史,推荐最佳的代码实践和最佳实践。例如,GitHub的Copilot是一个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代码智能补全工具,它可以根据上下文和代码片段来生成新代码。



4. 代码优化:使用AI生成代码来进行代码优化。例如,Google的AutoML项目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来自动优化卷积神经网络,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AI生成代码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广泛,并且在未来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AI生成代码的应用案例非常广泛,下面列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1. DeepCoder:DeepCoder是由英国剑桥大学和印度新德里的肖普里亚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发的一种AI生成代码工具,旨在帮助非专业开发人员快速生成代码。它能够自动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和约束条件生成符合要求的代码,无需编写代码。DeepCoder通过学习代码库中的代码片段,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生成新的代码。



2. CodeAI:CodeAI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生成代码工具,可自动将自然语言描述转换为可执行的代码。它使用了多种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语法分析、编程知识图谱等,通过学习代码库中的代码,可以快速生成高质量的代码。

3. Kite:Kite是一种基于AI的代码自动补全工具,它使用了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学习代码库中的代码,为开发人员提供智能代码补全功能。Kite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可以在开发过程中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4.GitHub Co-Pilot:GitHub Co-Pilot是由GitHub和OpenAI合作开发的一种基于AI的代码自动生成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快地编写高质量的代码。它使用了OpenAI的GPT模型和GitHub代码库中的代码片段,可以自动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和约束条件生成符合要求的代码。

5.CodeGPT:CodeGPT能够理解自然语言描述的问题,并以程序代码的形式输出答案。这种技术可以用于自动化软件开发、优化和测试,大大提高了代码的生产效率。CodeGPT已经被应用于多个项目中,例如自动生成Web应用程序、生成机器学习算法等。此外,它还可以用于自动生成文档、自动生成网站、自动生成机器学习模型等。总的来说,CodeGPT为编程人员提供了更高效、更快速、更准确的编程方法,为软件开发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另一个应用案例是谷歌的AutoML,它是一个可以自动创建机器学习模型的系统,无需任何人工干预。AutoML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强化学习的技术,该技术使得AutoML能够学习并自动调整其生成的模型的参数,以使其更好地拟合给定的数据。

在AutoML中,代码生成的过程是通过一个被称为神经架构搜索(NAS)的过程完成的,其中AI系统搜索最佳神经网络结构的空间,以获得最佳性能的模型。在AutoML中,代码生成是自动完成的,并且生成的代码是一组高度优化的神经网络结构的参数,用于执行任务的指定。



AI生成代码还有其他应用案例,例如可以自动为网站生成HTML和CSS代码,自动生成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和测试代码等。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AI生成代码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随着AI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和代码生成能力的增加,自主AI的出现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主AI将会帮助人类处理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同时也会创造出一个属于自主AI的新时代。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18011368104
028-67343886
9:00-18:00 (工作日)
微信客服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