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人工智能”是成都深度智谷科技旗下的人工智能教育机构订阅号,主要分享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技术发展、学习经验等。此外,订阅号还为大家提供了人工智能的培训学习服务和人工智能证书的报考服务,欢迎大家前来咨询,实现自己的AI梦!
目标检测技术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显著的发展,从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逐步过渡到深度学习驱动的解决方案。在深度学习兴起之前,目标检测主要依靠人工设计的特征和机器学习算法。典型的方法包括:使用滑动窗口配合特征提取(如HOG特征)、SVM(支持向量机)AdaBoost等分类器、特征选择和组合(如Haar特征、LBP特征)等。
2012年,AlexNet在ImageNet竞赛中的胜利标志着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任务上的突破,这也促进了后续目标检测技术的发展。随后,深度学习开始在目标检测领域崭露头角,目标检测领域的技术发展经历了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架构到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重要转变。最初的突破来自于基于CNN的模型,如R-CNN系列(包括R-CNN、Fast R-CNN和Faster R-CNN),这些模型通过引入区域提议网络(RPNs)和端到端的训练方式,大幅提升了目标检测的准确性。
然而,这些模型在计算效率方面存在局限,特别是在实时应用中。随后,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模型的出现,以其一次性的检测方式和高效的性能,迅速成为实时目标检测的标准之一。YOLO模型通过直接从图像中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大大简化了检测流程,提高了速度,但早期版本在小目标检测和边界框精度上仍有不足。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DETR(DEtection TRansformer)模型系列开始崭露头角。DETR利用了Transformer的强大序列建模能力,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处理图像特征,理论上能够更好地捕捉全局上下文信息。
尽管DETR在初始版本中表现出色,但由于其较长的训练时间和对小目标检测能力的限制,后续的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多种改进。DINO(DETR with Improved deNoising AnchOr Boxes)系列模型通过改进去噪锚框机制、引入混合查询以及其他优化手段,提高了模型的收敛速度和检测性能,尤其在小目标检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从CNN到Transformer的转变,不仅是网络架构的变化,更是对目标检测任务本质理解的深化。Transformer架构因其在处理长距离依赖关系上的优势,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主流架构,并逐渐渗透到计算机视觉领域,特别是在需要理解全局上下文的任务中展现出了强大潜力。此外,随着视觉和语言模型的融合加深,如Grounding DINO等模型的出现,未来的检测模型将更加注重跨模态的信息融合,以实现更灵活、更强大的视觉理解能力。
一、R-CNN(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1、R-CNN的发展历程
R-CNN(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的发展史是目标检测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CNN的演变体现了从传统的基于手工特征的目标检测方法向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转变的过程。下面是R-CNN及其衍生模型的发展历程概述:
(1). R-CNN (2014)
R-CNN是由Ross Girshick等人提出的,它是首个将深度学习应用于目标检测的重要模型。R-CNN的主要特点包括:
- 使用选择性搜索(Selective Search)来生成候选区域(Region Proposals)。
- 对每个候选区域单独裁剪,并通过预先训练好的CNN提取固定大小的特征图。
- 利用SVM进行分类,并通过线性回归修正边界框的位置。
R-CNN在当时达到了非常高的检测精度,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如训练和推断速度慢,因为每次检测都需要运行选择性搜索,并且分类和边界框回归需要额外的步骤。
(2). SPP-net (Spatial Pyramid Pooling Network, 2014)
为了解决R-CNN中重复计算的问题,何凯明等人提出了SPP-net。SPP-net引入了空间金字塔池化(Spatial Pyramid Pooling, SPP)层。
- 允许输入图像的尺寸可以是任意。
- 同时只在整张图像级别上运行一次CNN,减少了计算量。
(3). Fast R-CNN (2015)
Fast R-CNN进一步简化了R-CNN的流程,它将分类和边界框回归集成到了同一个网络中,共享卷积特征,大大加速了训练和推断速度。
- 采用了RoI Pooling层,将不同大小的候选区域映射到固定大小的特征图上。
- 将分类和边界框回归任务整合到一个多任务框架中。
(4). Faster R-CNN (2015)
Faster R-CNN是R-CNN系列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引入了区域提议网络(Region Proposal Network, RPN),代替了外部的选择性搜索工具。
- RPN是一个完全卷积网络,可以预测出一组候选区域及其对应的前景/背景概率。
- RPN和Fast R-CNN共享卷积特征,进一步加速了检测过程。
(5). Mask R-CNN (2017)
Mask R-CNN是Faster R-CNN的一个扩展,它增加了第三个分支用于像素级的实例分割。
- 在Faster R-CNN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用于生成分割掩码的分支。
- 使得模型不仅能检测目标的位置和类别,还能生成每个目标的精确轮廓。
2、R-CNN的核心技术
R-CNN系列模型(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在目标检测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通过一系列关键技术的革新,逐步解决了早期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了目标检测技术的发展。
最初的R-CNN(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由Ross Girshick等人在2014年提出,它开创性地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目标检测任务。R-CNN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区域提议(Region Proposal),它使用选择性搜索(Selective Search)来生成候选区域。这些候选区域随后被裁剪并调整大小,以便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中提取特征。
提取的特征被用于训练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以对每个候选区域进行分类。此外,R-CNN还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来调整边界框的位置,以更精确地匹配实际目标的位置。然而,R-CNN的多阶段处理方式导致了训练和推断速度较慢的问题,因为每个候选区域都需要单独处理,并且分类和边界框回归需要额外的步骤。
为了解决R-CNN存在的问题,Fast R-CNN在2015年应运而生。Fast R-CNN引入了RoI Pooling层(改进为RoI Align层),该层允许网络直接从候选区域提取特征,并将分类和边界框回归任务整合到一个多任务框架中。这意味着整个过程只需要一次卷积计算即可完成特征提取,从而大大提高了训练和检测的速度。Fast R-CNN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检测精度。
紧接着,Faster R-CNN进一步优化了候选区域的生成过程。它引入了区域提议网络(Region Proposal Network, RPN),这是一个完全卷积网络,用来替代选择性搜索工具,实现候选区域的实时生成。RPN网络使用滑动窗口在特征图上生成候选区域,并通过softmax层预测每个区域是否包含目标。RPN与检测网络共享卷积特征,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效率。Faster R-CNN不仅继承了Fast R-CNN的优点,还在速度和精度之间找到了更好的平衡。
随着R-CNN系列模型的发展,检测精度和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为后续的目标检测技术如YOLO(You Only Look Once)、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以及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DETR(DEtection TRansformer)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发展方向。这些模型继续推动着目标检测技术的进步,使之在自动驾驶、安防监控、医疗诊断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R-CNN存在的问题
R-CNN系列网络(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虽然在目标检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它们在某些特定应用中的表现。下面详细探讨这些问题:
(1). 训练和推理速度慢
R-CNN:R-CNN需要为每个候选区域分别执行CNN特征提取,并且使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这导致了非常高的计算成本。在实际应用中,每张图片可能产生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候选区域,这意味着每次检测都需要多次运行CNN,导致训练和推断速度极慢。
Fast R-CNN:虽然Fast R-CNN通过共享卷积特征和引入RoI Pooling层来简化流程,从而提高了处理速度,但仍然需要处理大量的候选区域。特别是当候选区域数量较多时,计算量仍然较大,这影响了实时性的应用。
(2). 复杂的训练流程
R-CNN:R-CNN的训练流程包括多个独立的步骤,如使用选择性搜索生成候选区域、使用CNN提取每个候选区域的特征、训练SVM分类器以及使用线性回归调整边界框。这种多阶段处理方式不仅复杂,而且由于各部分独立训练,难以统一优化。
Fast R-CNN:Fast R-CNN整合了分类和边界框回归任务,但仍然需要额外的步骤来生成候选区域。虽然相比R-CNN有了显著改进,但流程仍相对复杂。
(3). 高内存消耗
R-CNN:由于R-CNN需要存储大量的候选区域和中间特征数据,这导致了较高的内存消耗。特别是当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内存管理成为一项挑战。
Fast R-CNN:尽管Fast R-CNN通过共享特征图来减少计算量,但仍然需要处理大量的候选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导致较高的内存消耗。
(4). 固定输入尺寸
R-CNN系列模型通常要求输入图像必须是固定尺寸。这意味着原始图像需要被裁剪或缩放以适应这一要求,这可能会导致信息丢失或位置信息扭曲,从而影响最终的识别精度。
(5). 小目标检测困难
对于小目标,由于特征图上的表示不够清晰,R-CNN系列网络在检测精度上往往不如对大目标的表现。小目标在经过下采样后的特征图上表示得较小,导致特征信息稀疏,这使得小目标检测成为一个挑战。
此外,小目标的边界框更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这进一步增加了检测难度。
(6). 数据依赖性强
R-CNN系列网络对高质量的标注数据有较高依赖性,数据标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模型的性能。如果标注数据不足或质量不高,模型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此外,标注数据的获取本身就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
(7). 实时性差
由于上述提到的速度问题,R-CNN系列网络在需要实时处理的应用场景中并不理想。例如,在自动驾驶车辆中,目标检测需要达到毫秒级的响应时间,而R-CNN系列模型无法满足这样的实时性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后续的工作提出了多种改进方案。例如,Faster R-CNN通过引入区域提议网络(RPN)来代替选择性搜索工具,实现了候选区域的实时生成,并且RPN与检测网络共享卷积特征,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效率。此外,还有诸如YOLO(You Only Look Once)、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等单阶段检测器,它们在保持一定精度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检测速度,更适合于实时应用。
二、YOLO(You Only Look Once)
1、YOLO的发展历程
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模型是目标检测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以其高效、实时的目标检测能力著称。从YOLO v1到后来的版本,每个迭代都带来了显著的改进。下面是YOLO系列模型的发展历程概述:
(1). YOLO v1 (2015)
- 提出者:Joseph Redmon和他的团队。
- 创新点:YOLO v1首次将目标检测视为一个回归问题,而不是传统的分类加定位两步法。它通过单次前向传播即可预测出图像中的目标位置和类别。
- 结构:使用单一的神经网络,输入整张图片,输出边界框的位置坐标和类别概率。
- 优点:速度快,可以实现每秒45帧(FPS)以上的检测速度。
- 缺点:准确性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处理小物体时;同时,由于使用了网格单元,每个单元只能预测有限数量的对象,导致多目标检测时的局限性。
(2). YOLO v2 (2016)
- 改进:YOLO v2在YOLO v1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改进,包括Batch Normalization、高分辨率分类、无锚框预测等。
- 结构:引入了Darknet-19作为基础网络,并使用了预训练模型进行迁移学习。
- 优点:提高了检测精度,增强了小物体检测能力,同时保持了较快的检测速度。
- 缺点:虽然在速度和精度上都有所提升,但仍有改进空间。
(3). YOLO v3 (2018)
- 改进:YOLO v3进一步提升了检测精度,特别是在小目标检测方面。它使用了更深的网络Darknet-53,并且加入了多尺度预测机制。
- 结构:使用特征金字塔网络(FPN)的思想,从不同的网络层次融合特征,增强了模型对不同大小物体的检测能力。
- 优点:在保留了YOLO系列高速度特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检测精度。
- 缺点:模型变得更加复杂,训练时间较长。
(4). YOLO v4 (2020)
- 改进:YOLO v4集成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包括SPP-Net、PANet、Mish激活函数等,以进一步提高检测速度和精度。
- 结构:使用了改进的CSPDarknet53作为主干网络,并且在neck部分使用了SPP和PAN等结构来增强特征表达能力。
- 优点:在COCO数据集上实现了卓越的检测精度,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实时性。
- 缺点:虽然性能优异,但由于引入了许多新技术,模型的复杂度有所增加。
(5). YOLO v5 (2020+)
- 改进:YOLO v5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使得模型更加灵活,易于训练和部署。它还支持自动混合精度训练和动态输入大小等功能。
- 结构:提供了多种模型变体(如YOLOv5s, YOLOv5m, YOLOv5l, YOLOv5x),适用于不同的性能需求。
- 优点:提高了训练和推理的效率,模型更加灵活,易于调参。
- 缺点:随着模型复杂度的增加,对于初学者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
(6). YOLO v6 与之后的版本
- 发展趋势:YOLO系列模型持续演进,引入了更多技术创新,如Anchor-free设计、改进的损失函数等,以进一步提升检测速度和精度。
- 结构:YOLO v6及后续版本继续探索新的架构设计和技术革新,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检测需求。
- 优点:保持了YOLO系列一贯的优势——实时性与准确性之间的良好平衡。
- 缺点:随着版本更新,用户需要关注最新的文档和支持,以确保正确使用新版本的功能。
由于篇幅原因,YOLO系列的介绍不再叙述,想要查看YOLO系列的模型结构以及了解更多目标检测方面的内容,可以前往《目标检测之困难目标检测任务综述》一文查看。
2、YOLO的核心技术
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模型的核心技术围绕着其实现高效、实时目标检测的能力展开。下面将详细介绍YOLO各个版本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1). YOLO v1 (2015)
单阶段检测:YOLO v1的主要贡献是将目标检测作为一个单一的回归问题来解决,它直接从输入图像预测边界框的位置和类别概率,避免了两阶段检测器中的候选区域生成步骤。
全连接层:最初版本使用的是全连接层来预测边界框和类别的概率分布。
(2). YOLO v2 (2016)
Batch Normalization:为了加速训练并防止过拟合,YOLO v2引入了批量归一化(Batch Normalization)。
高分辨率分类:使用高分辨率图像进行预训练,然后逐步降低分辨率,以改善小物体的检测。
直接位置预测:YOLO v2采用直接的位置预测,而非使用锚框(anchors)。
Darknet-19:YOLO v2采用了一个更深的网络结构Darknet-19作为主干网络,并使用了预训练模型进行迁移学习。
(3). YOLO v3 (2018)
多尺度预测:YOLO v3通过多尺度预测(feature pyramid)来检测不同大小的目标,利用了不同层级的特征图来增强小目标的检测能力。
Darknet-53:YOLO v3采用更强大的主干网络Darknet-53,它由53个卷积层组成,比YOLO v2使用的Darknet-19更深层,有助于提高检测精度。
锚框(Anchors):YOLO v3引入了锚框机制,以更好地匹配不同尺寸的目标,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4). YOLO v4 (2020)
SPP(Spatial Pyramid Pooling):为了捕捉不同尺度的信息,YOLO v4引入了SPP模块,它可以在不同尺度上聚合特征。
PAN(Path Aggregation Network):YOLO v4使用了PAN来加强特征融合,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细节信息。
CSPNet(Cross Stage Partial Networks):YOLO v4采用了一种称为CSPNet的新架构,它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特征,减少计算量。
Mish激活函数:YOLO v4还采用了Mish激活函数来替代传统的ReLU函数,以改善模型的学习能力。
(5). YOLO v5 (2020+)
模块化设计:YOLO v5采用了模块化的网络设计,使得模型更加灵活,便于调整和扩展。
自动混合精度训练:YOLO v5支持自动混合精度训练(AMP),这可以加速训练过程,同时减少显存占用。
动态输入大小:YOLO v5允许动态调整输入图像的大小,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灵活性。
(6). YOLOX及其他后续版本
Decoupled Head:YOLOX引入了Decoupled Head,它将分类和回归任务分离,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灵活性和泛化能力。
SimOTA(Similarity-based Online Target Assignmen:YOLOX使用了一种基于相似性的在线目标分配机制SimOTA来替代传统的非极大值抑制(NMS)方法,以优化目标分配过程。
其他改进:YOLOX和其他后续版本还引入了其他更多技术改进,如Anchor-free设计、改进的损失函数等,以进一步提升检测速度和精度。
这些核心技术共同构成了YOLO系列模型的基础,使得YOLO能够在保证检测速度的同时,提供相对较高的检测精度。随着版本的更新,YOLO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成果,旨在提高模型的效率和性能。
3、YOLO存在的问题
尽管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模型在目标检测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在实时性和检测速度方面,但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
(1). 小目标检测性能不佳
特征信息稀疏:由于小目标在经过下采样后的特征图上表示得较小,导致特征信息稀疏,这使得小目标检测成为一个挑战。
特征表示能力:对于小目标,YOLO模型可能因为特征图上的表示不够清晰而导致检测精度下降。
(2). 多目标检测时的局限性
网格单元限制:在YOLO v1中,每个网格单元只能预测有限数量的目标,因此当一个网格内有多个目标时,模型可能无法正确检测所有的目标。
IOU阈值设置:在处理密集目标或多目标场景时,YOLO需要精确设定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阈值来区分不同的目标,否则容易出现误检或者漏检的情况。
(3). 训练数据依赖性
数据标注质量:YOLO模型对高质量的标注数据有较高依赖性,数据标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模型的性能。
数据集多样性:模型的泛化能力受限于训练数据集的多样性,如果训练数据集缺乏代表性,则模型在未见过的数据上的表现可能会受到影响。
(4). 模型复杂度和训练难度
模型优化:随着版本迭代,YOLO模型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增加了模型优化的难度,尤其是对于新手而言。
训练时间:尽管YOLO系列模型的推理速度很快,但是由于网络结构复杂,训练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5). 边界框预测误差
定位精度:尽管YOLO模型在定位上有所改进,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边界框的预测可能会出现偏差,尤其是在处理重叠目标时。
(6). 对遮挡和变形的鲁棒性
遮挡情况:当目标被严重遮挡时,YOLO模型的检测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形变处理:对于形变较大的目标,YOLO模型可能无法很好地适应,导致检测失败。
(7). 模型泛化能力
跨域适应性:模型在不同领域或场景下的适应性可能较差,需要针对特定环境进行微调或重新训练。
(8). 模型大小与计算资源
模型体积:随着性能的提升,YOLO模型的体积也越来越大,这对于边缘设备或资源受限的环境来说可能是一个问题。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YOLO系列模型依然是目标检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正在被逐步解决,比如通过引入更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改进的数据增强技术、以及设计更合理的网络架构等方式来提高模型的性能。
三、DETR(DEtection TRansformer)
1、DETR的发展历程
DETR(DEtection TRansformer)系列模型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目标检测模型,它将Transformer这种原本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引入到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特别是目标检测任务中。下面简要概述DETR系列模型的发展历程:
(1). DETR (2020)
- 提出:DETR由Facebook AI Research团队在2020年提出。
- 创新点:
- 使用Transformer编码器-解码器架构代替传统的CNN网络组合。
- 通过直接匹配预测框和真实框来简化目标检测流程,消除了候选区域生成、非极大值抑制(NMS)等传统步骤。
- 使用匈牙利算法进行预测框与真实框的匹配。
- 特点:虽然在某些基准测试中展示了与传统方法相当甚至更好的性能,但由于其较长的训练时间和缓慢的收敛速度,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限制。
(2). Deformable DETR (2021)
- 改进:为了解决标准DETR中由于全局注意力机制导致的计算成本高昂问题,Deformable DETR引入了可变形注意力机制。
- 特点:通过选择性地关注输入特征图中的关键位置,而非所有位置,从而大幅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模型的效率。
(3). RT-DETR (2023)
- 改进:RT-DETR专注于提高模型的实时性能。
- 特点:通过采用新的注意力机制等技术,RT-DETR实现了更高效的训练和推理,使其更适合实时应用。
(4). H-DETR (2023)
- 改进:H-DETR提出了混合匹配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一系列代表性的DETR方法中,包括DeformableDETR、PETRv2、PETR和TransTrack等,从而在各种视觉任务中实现一致的改进。
(5). 其他相关工作
- DAB-DETR:引入了动态锚框作为查询向量,解释了DETR中固定的100个查询向量。
- PETRv2:进一步优化了基于Transformer的检测模型。
- TransTrack:结合了目标检测与跟踪功能的Transformer模型。
(6). DETR的后续研究
- detrex:一个统一的框架,用于支持多种DETR系列模型的开发和研究。
- DETR的中文注释版:detr-annotations项目提供DETR模型的中文注释版本,帮助更多中文使用者理解DETR的工作原理。
DETR系列模型的发展体现了计算机视觉领域对新型架构(如Transformer)的探索,以及如何将这些架构优化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随着时间推移,DETR系列模型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进步,逐渐克服了初始版本的一些不足,例如训练速度慢等问题,并逐渐展现出在多种视觉任务中的潜力。
2、DETR的核心技术
DETR系列模型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Transformer架构
- 编码器-解码器结构:DETR借鉴了NLP中的Transformer架构,采用了编码器-解码器的结构。编码器负责从输入图像中提取特征,而解码器则负责将这些特征转换成目标检测所需的类别标签和边界框信息。
- 自注意力机制:Transformer中的自注意力机制使得模型能够捕捉图像中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目标检测任务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模型理解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直接匹配策略
- 匈牙利算法:DETR使用了匈牙利算法来进行预测框与真实框的匹配,这是一种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最优匹配问题的经典算法。这种方法消除了传统目标检测方法中的候选区域生成和非极大值抑制(NMS)等步骤,简化了整个检测流程。
(3). 查询机制
- 固定查询向量:原始的DETR模型使用一组固定的查询向量(queries)来初始化目标检测任务。每个查询向量对应一个潜在的目标,解码器的任务是根据输入图像的信息更新这些查询向量,直到它们收敛于实际的目标。
- 动态锚框:后续的改进版本,如DAB-DETR,引入了动态锚框的概念,使得查询向量可以根据输入图像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 特征提取与融合
- 特征金字塔网络(FPN):虽然原始DETR没有使用FPN,但后续的版本(如Deformable DETR)引入了类似的概念,以便于捕捉不同尺度的目标信息。
- 可变形卷积/注意力:为了减少计算成本,Deformable DETR引入了可变形卷积/注意力机制,这样可以只关注图像的关键区域,而不是全局区域。
(5). 实时性能优化
- RT-DETR:专注于提高模型的实时性能,通过使用更高效的设计和技术来加快训练和推理速度。
(6). 混合匹配方法
- H-DETR:提出了一种混合匹配的方法,用于改进匹配过程,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7). 模型统一框架
- Detrex:提供了统一的框架来支持多种DETR系列模型的研究和发展,使得开发人员能够更容易地实验不同的模型配置。
这些技术核心共同构成了DETR系列模型的基础,使得它们能够在目标检测任务中取得与传统方法相当甚至更好的性能,同时具有更简洁的模型设计。随着研究的深入,DETR系列模型将继续演化,吸收更多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其在各种视觉任务中的表现。
3、DETR存在的问题
DETR系列模型在其引入之初和随后的发展中展示出了许多优势,比如真正的端到端检测、使用Transformer架构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DETR系列模型面临的一些常见问题:
(1). 收敛速度慢
- 训练时间长:与传统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目标检测模型相比,DETR的训练时间更长,这是因为Transformer架构本身计算复杂度较高,特别是在训练初期。
- 学习速率:由于Transformer模型的特性,学习速率的选择对模型的收敛速度有很大影响,不当的选择可能导致训练过程十分缓慢。
(2). 小数据集上的性能
- 数据依赖性:DETR模型对大量数据的需求较高,如果数据集规模较小,模型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
- 过拟合风险:在小数据集上训练时,DETR模型可能更容易发生过拟合现象。
(3). 小目标检测能力
- 特征表达:DETR模型在处理小目标时的表现通常不如处理大目标,这是因为小目标在特征图上的表示较为稀疏,难以捕捉到足够的细节信息。
- 多尺度检测:虽然一些改进版本(如Deformable DETR)尝试通过多尺度特征融合来解决此问题,但相较于专门设计的小目标检测模型,DETR在这一方面的表现仍有一定的差距。
(4). 计算资源消耗
- 内存占用:由于使用了全局注意力机制,DETR模型在训练时可能会占用大量的内存资源。
- 计算复杂度:全局注意力机制导致的高计算复杂度也是制约其应用的一个因素。
(5). 查询向量的解释性
- 含义不清:原始DETR模型中使用的固定查询向量(queries)的意义不明确,这给模型的解释性带来困难。
- 动态查询:虽然一些改进版本引入了动态查询机制来提高模型的适应性,但这同样带来了新的挑战。
(6). 实时性能
- 推理速度:尽管RT-DETR等改进版本已经提高了模型的实时性能,但对于一些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场合,DETR模型可能仍然不是最佳选择。
(7). 模型复杂度
- 实现难度: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和实现DETR模型可能比实现传统的CNN模型更为复杂。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DETR系列模型仍然是目标检测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其独特的设计思路为未来的计算机视觉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也在逐步得到解决。
四、DINO(DETR with Improved deNoising AnchOr Boxes)
1、DINO的发展历程
DINO(DETR with Improved deNoising AnchOr Boxes)是一种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目标检测模型,它是DETR的一种改进版本,旨在解决原始DETR模型的一些局限性,特别是其较慢的收敛速度和对小目标检测能力的不足。以下是DINO及其相关模型的发展历程:
(1). DINO (2022)
- 提出背景:DINO由IDEA-Research团队在2022年提出,旨在通过改进的去噪锚框(deNoising Anchor Boxes)机制来提升DETR模型的性能。
- 关键技术:
- 去噪训练:通过引入去噪机制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检测精度。
- 混合查询:采用混合查询方法进行锚点初始化,这有助于模型更好地学习目标的位置信息。
- 重复推理:通过多次推理来增强模型的检测能力。
(2). Mask DINO (2022)
- 扩展:Mask DINO通过添加支持所有图像分割任务(实例、全景和语义分割)的分割预测分支扩展了DINO模型。
- 主要改进:Mask DINO利用了来自DINO的查询嵌入来对高分辨率像素嵌入图进行操作,从而实现更精细的分割结果。
(3). DINOv2 (2023)
- 自我监督学习:2023年,Meta AI发布了DINOv2,这是一个自我监督学习框架,其核心思想是在无需标注数据的情况下,学习图像的有意义表示。
- 改进点:相比于最初的DINO版本,DINOv2在设计上有诸多改进,使得模型性能更加强大。
(4). RAD-DINO(2024)
- 一种专为生物医学图像设计的编码器,它仅使用单模态生物医学成像数据进行预训练。RAD-DINO在多个基准测试中的表现与最先进的语言监督模型相当甚至更优。其学习到的表示质量通过标准成像任务(如分类和语义分割)及视觉-语言对齐任务(如从图像生成文本报告)进行了评估。
- RAD-DINO提取的特征与其它医疗记录(如性别或年龄)的相关性高于语言监督模型,这些记录通常不在放射学报告中提及。此外,一系列消融实验显示,RAD-DINO的性能随着训练数据的数量和多样性的增加而提高,证明了仅基于图像的监督是一种可扩展的方法,适用于训练基础生物医学图像编码器。
- RAD-DINO不仅克服了语言监督的局限性,还展示了在不依赖文本的情况下,通过大规模图像数据训练获得高质量特征的可能性。这为未来的生物医学图像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
DINO系列模型的发展反映了目标检测领域向着更高精度、更快推理速度以及更广泛适用性的方向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持续进步,DINO及其后续版本有望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2、DINO的核心技术
DINO(DETR with Improved deNoising AnchOr Boxes)系列模型是在DETR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特别是针对DETR在收敛速度和小目标检测上的不足进行了优化。下面是DINO系列模型的一些核心技术:
(1). 改进的去噪锚框(Improved deNoising Anchor Boxes)
- 去噪机制:DINO引入了一种去噪机制,通过对输入数据添加噪声然后试图去除这些噪声来训练模型。这种方法可以增强模型的鲁棒性,使其在面对干扰时也能保持较高的检测精度。
- 锚框改进:与原始DETR模型相比,DINO通过改进锚框的设计,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定位目标,尤其是在处理小目标时。
(2). 混合查询(Mixed Query Selection)
- 内容查询与位置查询:DINO采用了混合查询方法,其中内容查询(content queries)保持静态,而位置查询(position queries)则是从图像编码器特征中抽取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模型更有效地学习目标的位置信息。
(3). 重复推理(Iterative Refinement)
- 多阶段推理:DINO通过多阶段的推理过程来逐步细化目标检测结果。每一阶段都会基于前一阶段的结果来更新查询向量,从而使得模型能够更加精确地定位目标并分类。
(4). 自我监督学习(Self-Supervised Learning)
- 无标注数据训练:DINOv2引入了自我监督学习框架,这意味着模型可以在没有标注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从而学习到图像的内在表示。
(5). 高效的注意力机制(Efficient Attention Mechanism)
- 可变形注意力:为了减少计算成本,DINO采用了类似于Deformable DETR中的可变形注意力机制,即模型可以仅关注图像的关键区域,而不是全局区域。
(6). 多任务能力(Multi-Task Capability)
- 扩展到其他视觉任务:DINO不仅限于目标检测,还可以扩展到其他视觉任务,如图像分割(Mask DINO),使得单一模型能够处理多种视觉识别任务。
(7). 数据增强与预训练(Data Augmentation and Pre-training)
- 多样化的数据增强:为了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DINO采用了多种数据增强技术。
- 大规模预训练:在某些版本中,DINO采用了大规模的预训练,使用了额外的数据集来预先训练模型,从而提高了最终模型的性能。
这些核心技术共同作用,使得DINO系列模型在多个方面超越了早期的DETR模型,尤其是在收敛速度、小目标检测能力和模型效率等方面有了显著改进。随着研究的深入,DINO系列模型还可能引入更多创新技术,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计算机视觉挑战。
3、DINO存在的问题
DINO(DETR with Improved deNoising AnchOr Boxes)系列模型在目标检测领域引入了许多改进,但是像任何其他技术一样,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
(1). 训练资源需求
- 计算资源:尽管DINO通过引入改进的去噪锚框等技术提高了检测性能,但它依然基于Transformer架构,这意味着模型的训练仍然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特别是在使用大规模数据集进行预训练的情况下。
- 内存消耗:DINO模型可能仍然需要较大的内存来存储中间计算结果,尤其是在训练过程中。
(2). 收敛速度
- 相对缓慢的收敛:尽管DINO相比原始DETR有所改进,但在某些情况下,模型的收敛速度可能仍然相对较慢,尤其是对于非常大的模型或者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中。
(3). 小目标检测能力
- 小目标检测效果:尽管DINO通过引入混合查询和改进的锚框机制来提高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但与专门设计用于小目标检测的模型相比,DINO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局限
(4). 模型解释性
- 查询向量的解释性:虽然DINO通过混合查询等技术增强了模型的性能,但查询向量的含义可能仍然不够直观,这给模型的解释性和调试带来了挑战。
(5). 跨域泛化能力
- 数据依赖性:DINO模型的性能高度依赖于训练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在面对域外数据或未见过的场景时,模型的泛化能力可能受到影响。
(6). 实时性能
- 推理速度:尽管有诸如RT-DETR这样的改进版本专注于提高实时性能,但对于某些对延迟极为敏感的应用场景,DINO系列模型可能仍需进一步优化才能满足需求。
(7). 数据增强与预训练
- 数据需求:DINO可能依赖于大规模的数据增强和预训练来达到最佳性能,这对于数据有限的应用场景来说可能是个问题。
(8). 部署复杂度
- 模型部署:由于DINO系列模型的复杂性,它们在实际部署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包括但不限于硬件兼容性、模型大小以及推理速度等。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DINO系列模型仍然代表着目标检测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其创新性的技术正在推动该领域向前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也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4、DINO系列模型的发展趋势
随着DINO系列模型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见以下趋势:
- 性能提升:持续的技术改进和优化将使得DINO系列模型在准确率、速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 应用范围扩大:除了目标检测之外,DINO模型还将扩展至更多的计算机视觉任务,如图像分割、姿态估计等领域。
- 易用性增强:通过不断的优化,DINO系列模型将变得更加易于使用,开发者可以更容易地集成这些模型到自己的应用中。
- 跨学科合作:随着DINO模型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它将促进计算机视觉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合作,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DINO(DETR with Improved deNoising AnchOr Boxes)系列模型最初是为了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而设计的,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改善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目标检测器的性能。在后续的发展中,DINO有一些工作致力于开放域(Open Domain)目标检测,比如来自清华大学和IDEA(International Digital Economy Academy)的研究者共同提出的GroundingDINO,以及来自中山大学与美团联合提出的OV-DINO模型等。想要详细了解开放域目标检测任务的内容,请前往《目标检测研究方向——开放域目标检测》一文查阅。
- GroundingDINO
GroundingDINO是一个开集目标检测器,它结合了基于Transformer的目标检测器DINO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GroundingDINO允许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描述来指定想要检测的对象,从而实现开放域目标检测。这种开放域检测意味着模型可以检测出那些在训练期间未曾见过的新类别对象。
GroundingDINO能够与文本prompt结合进行自动检测,无需手动参与,提供与文本prompt结合的自动检测功能,通过输入文本即可输出对应的检测对象。此外,GroundingDINO的开发者还介绍了与Stable Diffusion结合后能够实现的神奇功能,如自动P图等,展示了该模型在结合其他技术时的应用潜力。该模型在COCO minival测试集中达到了较高的AP值,显示了其在目标检测领域的优秀性能。
(1). GroundingDINO的特点:
- 自然语言输入:GroundingDINO接受自由形式的文本输入来指定需要检测的目标,这使得它可以检测未见过的新类别的对象。
- 开集检测:不同于传统的闭集检测(即模型只能检测训练时见过的类别),GroundingDINO可以检测到开放世界中的新颖类别。
- 基于Transformer:GroundingDINO继承了DINO的Transformer架构,利用其强大的特征表示能力来提升检测效果。
(2). 开放域检测的重要性
- 开放域检测对于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为现实世界中的物体种类远超任何单个数据集中所包含的数量。
- 能够检测出未见过的类别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导航、视频监控系统等领域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3). 应用示例
- NVIDIA TAO 5.5:提到使用NVIDIA GroundingDINO进行开放式词汇目标检测,这表明了GroundingDINO技术在工业界的实际应用。
GroundingDINO作为一个衍生模型,首次填补了开放域目标检测这一空白,并展示了如何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视觉模型相结合来实现更灵活的目标检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创新,使得机器视觉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知和变化的环境。
- OV-DINO
DINO系列模型在开放域目标检测方向的另一个高效模型是由中山大学联合美团提出的OV-DINO,OV-DINO是基于语言感知选择性融合、统一的开放域检测方法,该模型实现了开放域检测开源新SOTA!
OV-DINO旨在解决传统目标检测模型在检测未见过类别时的局限性,并且在性能上超越了先前的几种先进模型,例如Grounding DINO和YOLO-World。
OV-DINO的关键特点:
(1). 统一的数据集成管道
- 多源数据整合:OV-DINO提出了一种统一的数据集成管道,用于整合多种数据源进行端到端的预训练。这意味着模型可以从不同的数据集中学习到更广泛的视觉模式,从而提高其在开放域检测中的表现。
(2). 语言感知选择性融合模块
- 视觉语言理解:模型中引入了一个语言感知选择性融合模块,该模块可以增强模型对视觉和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这使得OV-DINO能够更好地处理由自然语言描述的目标检测任务。
(3). 模型架构
- 整体框架:OV-DINO的整体框架包括一个文本编码器、一个图像编码器和一个检测头。模型接收图像和提示文本作为输入,并通过特定模板创建统一的文本嵌入表示。
- 文本编码器与图像编码器:这两个组件分别处理输入的文本和图像数据,提取有用的特征信息。
- 检测头:负责最终的目标检测输出,包括位置框和类别标签。
性能表现
- 性能超越:根据报道,OV-DINO在开放域检测任务上的性能优于Grounding DINO和YOLO-World,具体表现在平均精度(AP)上分别高出12.7%和4.7%。
OV-DINO的出现标志着在开放域目标检测领域的重大进步,其在处理未见过的物体类别时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项技术对于需要适应未知或变化环境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自动驾驶、机器人视觉、安防监控等。
OV-DINO模型通过引入统一的数据集成管道和语言感知选择性融合模块,显著提升了开放域检测的效果。未来的研究可能会继续围绕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些模型,使其在各种应用场景下都能提供更好的性能。
在 深度人工智能 订阅号回复:DINO,可以获取DINO系列模型的论文及代码。
官方服务号,专业的人工智能工程师考证平台,包括工信部教考中心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人社部的人工智能训练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计算机视觉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的课程培训,以及证书报名和考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