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人工智能
“深度人工智能”是成都深度智谷科技旗下的人工智能教育机构订阅号,主要分享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技术发展、学习经验等。此外,订阅号还为大家提供了人工智能的培训学习服务和人工智能证书的报考服务,欢迎大家前来咨询,实现自己的AI梦!
开放域目标检测的概念
开放域目标检测(Open-DomainObjectDetection)是一种计算机视觉中的高级任务,它与传统的封闭域目标检测(Closed-DomainObjectDetection任务相比,在数据集、模型训练以及应用环境上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传统的封闭域目标检测通常在特定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例如COCO或PascalVOC,这些数据集包含预定义的类别列表。另外传统封闭域目标检测模型被设计为只识别这些预定义类别的对象,并且假设测试图像中只会出现这些已知类别。
而开放域目标检测任务的目标是在未知类别的存在下进行检测,即模型需要能够处理在训练时未见过的新类别。它要求模型具备一定的泛化能力,能够在面对新类别时做出合理的响应,如识别出这是一个未知类别,而不是错误地将其归类为一个已知类别。开放域检测通常使用更复杂的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可能包含大量的未知类别样本。
想象一下,你正在使用一款智能手机上的相机应用,它有一个功能叫做“物体识别”,可以帮助你识别照片中的物品。传统的封闭域目标检测识别功能会在训练时学会识别一些特定的东西,比如狗、猫、汽车等。但是,如果照片中出现了训练时没有见过的东西,比如说一种特别的植物,传统的封闭域目标检测识别系统可能就无法识别出来了。
开放域目标检测就是一种更“聪明”的物体识别技术,它不仅能够识别那些训练时见过的东西,还能判断出某些东西是它没见过的。这意味着即使照片里出现了一种它以前从未见过的植物,它也能告诉你“这个我不认识”。
假设你去动物园拍了一些照片,照片中有狮子、老虎、长颈鹿等动物。传统的封闭域目标检测识别系统可能会很好地识别出这些动物,因为它在训练时见过这些动物。但是,如果你拍到了一只非常罕见的鸟类,这种鸟在训练数据中是没有的,那么传统的封闭域目标检测系统就无法识别它了,或者会识别为错误的类别。开放域目标检测系统则可以告诉你说:“这张照片里有个东西我之前没见过,可能是某种特殊的鸟。”
在封闭域目标检测中,模型被训练来识别一组预定义的类别,并且假设在测试时遇到的所有对象都将属于这些已知类别之一。因此,训练数据集必须包含这些预定义类别的所有实例,并且每个实例都被明确地标记了其所属的类别。封闭域目标检测的数据集中包含大量标记了具体类别的图像,这些类别构成了模型能够识别的完整列表。数据集中的每个实例都必须被正确地标记,以便模型能够学习区分这些类别。训练数据集通常是平衡的,即每个类别都有大致相同数量的样本,以避免模型偏好某些类别。封闭域目标检测模型通过这些标记数据学习如何区分不同的类别。训练完成后,模型仅能识别训练数据中出现过的类别。
相比之下,开放域目标检测的任务是使模型能够在未知类别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检测。这意味着模型不仅要能够识别训练数据中出现的已知类别,还要能够处理在测试数据中可能出现的未知类别。开放域目标检测的训练数据集包含了已知类别的实例,可能还包括了少量未知类别的样本,但这些样本通常不被标记,或者标记为“未知”类别。测试数据可能包含这些类别之外的对象。由于现实世界中对象的多样性,数据集往往比封闭域数据集更大且更复杂。通过特殊的技术处理(如异常检测、自监督学习等)使模型能够识别未知类别或区分已知与未知类别。训练过程中可能还会使用额外的未标注数据或弱标注数据来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
从模型能力上看,在封闭域目标检测中,模型被设计为只识别训练时提供的预定义类别,并且假设测试图像中只会出现这些已知类别,模型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来学习这些预定义类别的特征,并进行优化,确保在这些类别的识别上达到最佳效果;相比之下,开放域目标检测要求模型不仅要能够识别训练时提供的已知类别,还需要能够处理在测试数据中可能出现的未知类别,模型需要具备较强的泛化能力,能够在面对未知类别时做出合理的响应,如识别出这是一个未知类别,而不是错误地将其归类为一个已知类别。
在评价指标方面,在封闭域目标检测中,评价模型性能的主要指标包括:
l平均精度(AveragePrecision,AP):用于评估模型对某一类别的检测精度,通常通过绘制精确率-召回率曲线(Precision-RecallCurve)来计算。
l平均平均精度(MeanAveragePrecision,mAP):计算所有类别AP的平均值,是衡量整体性能的重要指标。
对于开放域目标检测,除了传统的AP和mAP指标之外,还需要考虑以下指标来全面评估模型的表现:
l拒绝率(RejectionRate,RR):衡量模型在面对未知类别时拒绝做出分类的能力。拒绝率越高,表示模型越能够识别出未知类别。
l开放域精度(Open-DomainAccuracy,ODA):结合了对已知类别的识别准确性和对未知类别的拒绝能力。
l异常检测能力(AnomalyDetectionAbility,ADA):评估模型识别未知类别或异常情况的能力。
l未知类别识别率(UnknownClassRecognitionRate,UCRR):衡量模型能够正确识别未知类别并将其归类为未知的能力。
对比两者的区别,总体来说,封闭域目标检测模型性能稳定,对于已知类别的识别准确度高。
缺点是模型在面对未知类别时无法提供有意义的结果。而开放域目标检测模型更具有鲁棒性,能够在未知类别出现时做出合理的响应。但缺点是实现起来更复杂,需要更高级的技术和更大的数据量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封闭域还是开放域目标检测取决于具体的需求。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模型需要识别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物,其中可能包括未见过的物体,因此更适合使用开放域目标检测。而在特定的工业质检环境中,需要识别的物体种类相对固定,这时封闭域目标检测可能更为适用。
开放域目标检测的发展
开放域目标检测(Open-DomainObjectDetection)是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成熟而逐渐受到重视的一个研究方向。它旨在解决传统目标检测模型在遇到未知类别时的表现问题,从而使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下面介绍了开放域目标检测的发展历程,包括相关的时间线、理论进展、重要人物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信息。
传统目标检测方法通常依赖于预定义的类别列表,如PascalVOC、COCO等数据集上的训练。然而,这些方法在遇到未见过的类别时表现不佳。大约在2010年代中期,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研究人员开始思考如何使模型更加鲁棒并能应对开放域的挑战。
到了2010年代后期业内开始尝试异常目标检测,这一时期的研究开始关注如何区分正常与异常的情况。异常检测可以视为开放域目标检测的一种雏形,它帮助模型识别出未知类别的实例。通过利用未标注数据来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使模型能够在面对未知类别时有更好的表现。
此外元学习允许模型快速适应新任务,对于开放域检测来说,意味着模型可以在较少的数据上快速学习新类别。通过半监督学习,结合少量标注数据和大量未标注数据进行训练,有助于提高模型对未知类别的识别能力。
2020年,一篇名为《Open-Vocabulary Object Detection Using Captions》的论文提出了使用图像标题来辅助模型学习新类别。这种方法利用了自然语言描述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使模型能够处理更广泛的类别。Open-VocabularyObjectDetection的提出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始引起更多关注,尤其是在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交叉领域。
2023年,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会议(CVPR)上展示了多项开放域目标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联汇科技的OmLab团队在CVPR2023的ODinW(OpenDomainintheWild)开放域目标检测挑战赛中获得了双料冠军。这项比赛促进了开放域检测技术的发展,并吸引了业界的关注。联汇科技的技术可能包括先进的特征提取方法、高效的模型架构、以及针对开放域检测特性的创新解决方案。
到目前为止,开放域目标检测仍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计算机视觉系统不仅能够识别预定义的目标类别,还能有效地处理那些在训练过程中未曾见过的新类别。这种能力对于实现更加智能和自主的视觉系统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安防监控以及医疗影像分析等领域中。
在学术界,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正在积极推动开放域目标检测的研究。其中包括一些世界著名的学府和研究中心,比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等。这些机构的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新的算法和技术来解决开放域目标检测中的关键问题。
最新的进展包括更强大的模型架构、更有效的训练策略、以及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优化技术。近期由中山大学联合美团提出新模型OV-DINO,OV-DINO是基于语言感知选择性融合、统一的开放域检测方法,该模型实现了开放域检测开源新SOTA!
OV-DINO的开放域检测方法整体框架包括一个文本编码器、一个图像编码器和一个检测头。模型接收图像和提示文本作为输入,通过特定模板创建统一的文本嵌入表示。图像和文本嵌入经过编码器处理后,图像嵌入通过Transformer编码器生成精细化的图像嵌入。语言感知查询选择模块选择与文本嵌入相关的对象嵌入,并在解码器中与可学习的内容查询融合,最终输出分类分数和回归边界框。目前项目已公开论文和代码,在线Demo也可体验,想要获取原论文、代码,以及想在线体验的同学,可以在深度人工智能公众号对话页面发送关键词:OV-DINO
开放域目标检测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从最初的异常检测和自监督学习方法,到后来的元学习和半监督学习等技术的应用,都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实际应用案例的出现。
开放域目标检测的难点
开放域目标检测面临多重挑战,这些挑战限制了模型的性能和实用性。以下是开放域目标检测的主要难点:
泛化能力:泛化能力是指机器学习模型在未见过的数据上表现的能力。在一个开放域的场景下,模型经常需要处理各种未知类别的情况,这就要求模型不仅要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分类已知类别中的数据,还要能够在遇到未知类别时做出合理的响应。
当模型接收到一个未知类别的实例时,它应该能够识别出这个实例并不属于它已经学习过的任何类别,并且不会错误地将其归类到任何一个已知类别中。这种能力对于避免错误分类至关重要,因为错误地将未知类别归类为已知类别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在高风险的应用领域,如医疗诊断或安全监控系统。
数据不平衡:开放域数据集往往包含大量未知类别实例,这可能导致模型偏向于预测未知类别。数据不平衡是指在训练数据集中,不同类别的样本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的现象。在开放域数据集中,这种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因为这类数据集通常包含了大量不属于已知分类的未知类别实例。这种不平衡会导致机器学习模型倾向于预测那些更为常见的类别,包括未知类别,从而影响了模型对已知类别的识别准确率。
在处理开放域数据时,如果数据集中未知类别的实例数量远超已知类别的实例数量,那么模型可能会学会将大部分输入都归类为未知类别,即使这些输入实际上是属于某个已知类别的。这种倾向性不仅降低了模型对于已知类别的识别精度,还可能掩盖了模型对于真正未知数据的识别能力。
评估标准:确定一个合适的评估方法来衡量模型对未知类别的处理能力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开放域分类任务中,模型不仅要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分类已知类别的实例,还需要能够合理地处理未知类别的实例。由于未知类别的多样性和不可预知性,传统的评估指标(如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可能不足以全面评估模型在这方面的性能。评估模型对未知类别处理能力时需要考虑异常检测性能、分类性能、综合性能、不确定性估计、鲁棒性测试等多种关键因素。
计算资源:计算资源对于开放域目标检测任务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在训练和使用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这些数据集通常包含数以百万计的图像或视频帧,每张图片或每个视频帧都需要被处理以识别其中的目标对象。由于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涉及大量的矩阵运算,GPU能够提供并行计算能力,显著加速训练过程。对于大型数据集,可能需要多个高性能GPU组成的集群来支持训练。为了进一步加快训练速度和处理更大的数据集,通常采用分布式训练方法,这要求有专门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如TensorFlow的DistributionStrategies、PyTorch的DistributedDataParallel等)和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在推理阶段,对于某些场景,比如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实时目标检测,可能需要在设备端(边缘侧)进行处理,这就要求设备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或者通过边缘计算服务来提供额外的支持。
异常检测:异常检测在开放域目标检测任务中是一项重要的挑战,特别是在面对未知类别或罕见情况时。在开放域目标检测任务中,模型不仅要识别出常见的已知类别,还要能够区分正常与异常的情况。这是因为开放域场景往往包含了多样化的背景和未知对象,而这些对象可能并未出现在训练数据集中。例如,在一个监控摄像头系统中,除了识别行人、车辆等常见对象外,还可能需要检测到突然出现的非典型物体,如动物、遗弃物品或其他异常事件。由于模型训练时只接触到了有限数量的已知类别,当遇到未知类别时,模型可能会将它们误分类为已知类别之一,或者无法给出任何有意义的预测结果。
模型设计:在开放域目标检测任务中,设计既能识别已知类别又能识别未知类别的模型架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开放域目标检测任务要求模型不仅能够准确地识别训练数据中出现过的已知类别,而且还需要具备识别未知类别或异常情况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许多实际应用来说至关重要,例如在自动驾驶系统中识别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未知障碍物,或者在安全监控系统中识别异常行为。开放域场景中的数据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包括各种未知类别和复杂的背景条件。模型需要能够区分已知类别和未知类别,而在训练过程中,未知类别是不可见的。在提高对未知类别的识别能力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对已知类别的识别精度不会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难点,研究者们正在从多个角度探索开放域目标检测的有效解决方案:
1.元学习(Meta-Learning)
元学习是一种使模型能够快速适应新任务的技术。在开放域检测的背景下,这意味着模型可以在很少的数据上快速学习新类别。元学习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 学习算法的参数:通过训练模型学习如何学习,即学习一个优化过程,使得模型能够更快地适应新任务。例如,MAML(Model-AgnosticMeta-Learning)是一种流行的元学习算法,它通过学习初始化参数,使得少量梯度更新即可快速适应新任务。
- 快速适应:利用少量示例(即一少部分样本)来快速调整模型的参数,以适应新的检测类别。这通常涉及到在训练过程中模拟新任务的学习过程。
- 原型网络:构建一个能够生成类别原型的网络,使得模型能够基于少量示例快速识别新类别。
2.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Learning)
半监督学习结合了少量标注数据和大量未标注数据进行训练,这有助于提高模型对未知类别的识别能力。具体策略包括:
- 一致性正则化:确保模型在对未标注数据进行预测时的一致性,即使对输入数据进行了轻微扰动也应得到相同的预测结果。
- 伪标签:利用模型自身的预测作为未标注数据的标签,然后将这些伪标签与标注数据一起用于训练。
- 协同训练:通过训练多个模型,并让它们相互校验彼此的预测结果,从而提高未标注数据的有效利用。
- 自训练:迭代地使用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额外的训练数据,逐步扩展训练集。
3.异常检测技术(AnomalyDetectionTechniques)
异常检测技术旨在识别未知类别,从而减少误报和漏报。常用的方法包括:
- 异常得分:为每个检测结果分配一个异常得分,该得分表示该对象属于未知类别的概率。
- 开放世界识别:设计特殊损失函数,使得模型不仅能识别已知类别,还能识别未知类别。
- 对比学习:利用对比学习技术来区分已知类别和未知类别之间的差异。
- 密度估计:基于数据点在特征空间中的分布密度来识别异常点。
4.多模态学习(Multi-modalLearning)
多模态学习利用多种类型的数据(如图像、文本、音频等)来训练模型,从而提高其对未知类别的理解能力。具体策略包括:
- 跨模态特征融合:将不同模态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全面的表征。
- 模态间转换:训练模型从一种模态的数据推断另一种模态的信息,例如从图像预测文本描述。
- 模态对齐:通过共同训练不同模态的数据,使它们在语义上对齐,从而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
5.自监督学习(Self-SupervisedLearning)
自监督学习利用未标注数据来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通过设计辅助任务(无需额外标注),模型可以从数据中学习到有用的特征表示。常见的自监督学习策略包括:
- 图像变换预测:让模型预测图像经过了哪些类型的变换(如旋转、翻转等)。
- 拼图游戏:将图像分割成若干个块,然后打乱顺序,让模型学习如何将这些块重新排列成原始图像。
- 对比学习:通过对比相似和不同的图像对,让模型学习区分相似与不相似的实例。
- 预测缺失部分:给定部分图像,让模型预测缺失的部分。
6.特征表示(FeatureRepresentation)
开发新的特征表示方法,使得模型能够更有效地捕获未知类别的特性。这包括:
- 层次特征表示:利用多层特征来捕获不同层次的信息,从而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
- 注意力机制:引入注意力机制来强调图像中最重要的区域,忽略不相关的背景信息。
- 可变形卷积:使用可变形卷积核来适应不同形状的对象边界,提高模型的灵活性。
7.评估方法(EvaluationMethods)
提出新的评估指标来衡量模型在面对未知类别时的表现。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
- 开放集召回率(OSR):评估模型识别未知类别的能力,特别是在没有明确标注未知类别的情况下。
- 平均精度(mAP):针对已知类别的标准评估指标,但在开放域设置下需要扩展以涵盖未知类别的处理。
- 异常得分阈值下的召回率(Recallatthreshold):设定一个异常得分阈值,评估模型在该阈值下识别未知类别的能力。
- 混淆矩阵分析:通过分析混淆矩阵来了解模型在不同类别间的性能表现,特别是对于未知类别的识别。
开放域目标检测作为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其难点在于模型需要在未知类别出现时保持良好的性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正在探索多种技术和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看到更加强大的开放域目标检测模型,这些模型将在自动驾驶、安防监控、医疗影像分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朝着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减少对大量标注数据的依赖以及改善模型的可解释性方向发展。
开放域目标检测的价值
开放域目标检测(OpenDomainObjectDetection)是一种计算机视觉技术,它允许系统在未见过的、多样化的场景中识别和分类对象。与传统的限定域目标检测不同,开放域目标检测旨在处理更广泛、更具挑战性的现实世界环境。这种技术对于许多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开放域目标检测(OpenDomainObjectDetection)是一种计算机视觉技术,它使得机器能够识别和分类在多样化的场景中出现的对象,这些场景可能包含之前未见过的物体或者环境条件。这种技术对于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应用范围广泛
- 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领域,开放域目标检测能够帮助车辆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识别行人、车辆、自行车手以及其他潜在障碍物,这对于确保行车安全至关重要。该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各种天气条件下的识别任务,比如雨雪天气中的物体检测,这在传统的限定域目标检测中是一个挑战。
- 安防监控:在公共安全领域,开放域目标检测能够帮助监控系统自动检测出异常行为或物品,比如无人认领的包裹或不寻常的人群聚集。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可疑活动的实时预警,为安保人员提供早期警报,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 零售业:通过对顾客行为的分析,零售商可以了解顾客偏好,优化商品陈列布局,提高销售效率。利用开放域目标检测技术可以自动跟踪货架上的商品数量,简化库存管理流程。
- 农业:通过无人机或者地面机器人搭载的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等问题。根据作物的具体需求进行精准施肥和灌溉,减少资源浪费。
2.提升鲁棒性
- 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开放域目标检测模型经过大量真实世界数据的训练,能够更好地应对光照变化、遮挡、视角变换等各种复杂情况。
- 处理未知类别:即使遇到从未见过的新物体,该技术也能通过上下文信息和已知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从而保持较高的准确率。
3.可扩展性
- 灵活适应新对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类型的物体出现,开放域目标检测可以通过增量学习等方式持续扩展其识别能力。
- 持续学习:通过定期更新模型,可以确保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技术要求。
4.减少标注成本
- 利用无标签数据:开放域目标检测可以利用大量的无标签数据进行训练,减轻了对人工标注数据的依赖,降低了开发成本。
- 半监督学习:通过结合少量标注数据和大量未标注数据,可以提高模型的学习效果,同时减少了人工标注的工作量。
5.支持实时决策
- 即时响应:在需要即时响应的应用场景中,开放域目标检测能够快速提供结果,支持实时决策制定。
- 紧急情况处理: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识别危险物品或事件,以便采取迅速行动。
6.促进跨领域合作
- 多学科融合:开放域目标检测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视觉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合作,如物联网、VR、机器人技术等。
- 技术创新: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加速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
7.数据隐私保护
- 匿名化处理:通过使用匿名化或脱敏的数据训练模型,可以在保证模型性能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
- 合规性:确保数据处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比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开放域目标检测不仅解决了传统目标检测技术面临的一些局限性问题,而且在多个领域提供了实用性和经济效益,是未来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算法的进步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开放域目标检测将在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更大的价值。
人工智能工程师培训平台
工信部教考中心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人社部的人工智能训练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计算机视觉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的课程培训,以及证书报名和考试服务。